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钻冠  (第2/3页)
斗气呢。”    “悦时你老气横秋。”    我叹口气,在这个都会里生活,一年好抵人家十年,老得快。    我问:“钻冠何处去找?”    老板娘向我眨眨眼“我自有妙计。”    我纳罕“什么计策?”    她走到办公室,打开夹万,取出一件丝巾包住的首饰。    “咦!”    怎么退回来了?    “是,黄小姐把这件嫁妆退还给我们。”    “为什么?”她母亲叫我们找了半年,花了巨款,她竟不领情,应该好好保存,母传子、子传孙才对呀。    “嘘,别叫黄夫人知道,否则会气昏。”    “是怎么一回事?”    “周少爷不喜欢,说是夸张、庸俗、过时,婚礼一结束,就叫妻子退货。”    “这人也很霸道专制。”    “黄小姐只要求取回货价五成。”    我听了都代为rou刺,不住摇头。    “所以,钻冠又归我们了。”    “那么,让我把好消息告诉朱玫。”    “且慢。”    我看着吴太太。    “需知道客人心理,让她干等几个星期再说。”    “是,你说得是。”又上了一课。    吴太太感喟:“黄小姐的幸福,很成问题。”    我却说:“不要紧,周少爷不外想妻子迁就他,她表面工夫做足了,他便可以下台。”    老板娘把钻冠放回夹万。    六月,我在公司翻阅资料书,那是一本叫花百姿珍藏的画册,翻到其中一页,图片中赫然就是那项钻冠。    我几乎倒翻茶杯,连忙读出图解。    “花百姿精心为萨琳娜阿历珊设计的其中一项重要头饰,俄国十月革命后不知所踪,有人曾在巴黎见过,后据说流落英国”    我跳起来,呵原来它曾经属于一个皇后。    这时老板娘叫我:“朱小姐来了,斟杯甘草茶出来。”    我立刻去招呼贵客。    不料朱玫对我的资料书发生兴趣,轻轻翻阅起来。    老板娘捧出钻冠戴在她头上。    我吸进一口气,太美丽了,那样的人戴这样的头饰,才叫做相得益彰。    朱玫对牢镜子顾盼自如。    她丢下一句话:“我戴,比她戴,好看得多了。”    这是真的,可是,何必比较呢,何必还把辜负她的人放心上呢。    老板娘赞道:“朱小姐似公主。”    朱玫把一张银行本票放桌子上。    “下星期我会戴着它出席一个影展。”    老板娘说:“朱小姐会是全场最闪亮的明星。”    朱玫笑了。    幸亏金钱可以略为补偿她的不足。    朱政小姐捧着钻冠离去。    老板娘嘘出一口气。    我指着图片“曾经一度,它属于俄国罗曼诺夫皇朝。”    “现在,它是电影红星朱玫的饰物。”    “多么沧桑,一手转一手,似美女得不到永久归宿。”    吴太太仰头笑了“可是它经历过几许流金岁月。”    原来一件首饰也有命运。    影展中,朱玫穿一件血红色拖地晚装,钻冠映得她一张鹅蛋脸晶莹皎洁,真不愧是美女中美女。    我在电视荧幕上看到她,心想:周子庆一定也在观赏吧,他心中怎么想?    那晚,锦上添花,朱玫得到了最佳女主角奖。    连我这个街外人也替她高兴。    人,要自己争气。    我熄掉电视机上床睡觉。    第二天,朱玫的新闻排山倒海登在娱乐版上。    她宣布婚讯,退出影坛,自至高潮的绚烂返璞归真。    这个女子不简单。    过几日,朱玫又来到我们店里。    我笑说:“恭喜朱小姐。”    “谢谢。”    她把钻冠放在桌子上“我来退货。”    我发怔。    老板娘十分婉惜“留待结婚时用吧。”    “我嫁给一个普通人,不必动用到这种首饰。”    老板娘说:“那么,我收你一万元,当作租用费。”    朱玫诧异“那怎么可以,你太吃亏了。”    “没问题,朱小姐介绍多些客人给我们即可。”    “吴太太,你真够朋友。”    “我们深深替你高兴。”    “谢谢。”    朱玫展开笑脸,露出雪白的牙齿,她终于忘记过去,决定努力将来。    这次,吴太太做了蚀本生意。    她很有生意人特色:大刀阔斧,够义气磊利,又懂见机行事,这些,都是值得学习的优点。    钻冠又放到保险箱里。    吴太太说:“秋季,也许交返苏富比去拍卖。”    否则,光是背利息已是一大笔费用。    可是,消息传出去,有女客陆续上门来要求租用钻冠。    老板娘沉吟考虑“收贵一点,也许有得赚。”    “弄坏了怎么办?”    “买重保险。”    “好似不大尊重。”    “钻石是死物,何用尊重。”    “它有历史价值。”    “唏,谁管那个,赚钱要紧。”    “哎唷,没想到皇冠也可以零沽。”    “时势不一样了。”    在伦敦,整套名贵首饰都可以租用来拍照或参加宴会,事后归还。    还有某些名媛,配戴家族拥有的珠宝,宴会后也得即刻脱下还给公婆。    也是一种租借,条件各有不同。    拍卖行的工作人员来检查过钻冠。    他笑说:“吴太太,你起码已赚了百分之三十,这种有历史的旧皇室之物在纽约非常吃香。”    “真是好消息。”    “我现在可以带走它吗?”    “请便。”    钻冠又随他人去了。    我十分惆怅。    店里仿佛失去件镇山宝,少了一个热门的话题。    九月,在拍卖行目录上,我又看到它的照片。    不久,听说由匿名人士由电话投得。    “买主是谁?”    “听说电话自台北打出。”    “哗,华裔真有钱。”    “可不是。”    “用来送谁呢?”    “会不会是有人买来送给妻子作为金婚纪念礼物。”    “比较困难一点。”    我与老板娘都笑了。    世上至名贵的希望蓝钻石转了一手又一手,终于由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