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三卷第五十八章北定辽东2 (第2/3页)
所为,就把 到了悬崖边上。想来想去,蹋顿毅然决定与汉军决 I还年轻,决不能去信都养老。 想到楼班,蹋顿眼睛眯成了一条缝。那时候,楼班的支持者蠢蠢欲动,苏仆延给他找了不少麻烦。幸好楼班年纪还小,不足以与他抗衡。在他的竭力周旋下,还是维持了下来。想到了张涵,蹋顿心中更是愤恨不已。拔出长刀,在虚空中挥舞了两下,似乎张涵就在眼前。 … 日上三杆,乌桓人完成了集结,附近地区的乌桓青壮都已到达。超过两万余骑聚在一起,黑鸦鸦的无边无际。如果延迟一日,还能集结万余。但救兵如救火,蹋顿也只能先率领这支人马出发了。 骑在马上,蹋顿大声呐喊: “勇士们,张涵贪婪无比,就象草原上的恶狼,永无休止。他不满足每年沉重的皮税,兴大兵前来,想要灭亡我乌桓族裔,我们能答应他吗?” “不能!” 零乱的呼喊从近处慢慢传向远方。蹋顿待安静下来之后,再次高声喝问: “勇士们,张涵想劫掠我们的妻子,我们能答应吗?” “不能!” 那呼喊的声音整齐了许多。蹋顿继续他的问题: “张涵想抓我们去做奴隶,我们能答应吗?” “不能!” 所有的乌桓人均热血沸腾,从心中发出的呼喊汇聚成一个声音。蹋顿猛然拔出长刀: “张涵调动了大军前来,我们怎么办?” 乌桓人一起拔出长刀,大声呼喊: “杀死他!杀死他!” 在呼喊声中,蹋顿长刀南指,大喊:“杀!” 庞大的骑兵队伍涌动起来,开始奔跑,开始飞驰,终于它飞奔起 来,排山倒海,挟风带雷,宛如奔腾的海潮汹涌而至。巨大的马蹄轰鸣声震动了整个原野… 五月二十四日,蹋顿亲率领两万三千乌桓铁骑,南下救援徒河城。希望趁汉军分兵之机,重创汉军的骑兵部队,以便在战争之中,取得先机。 … 乌桓忍不住擅长攻城,也不擅长守城。可是,徒河城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。徒河城地势北高南低、三面环山:西北有北普陀山、鸡冠山、二郎洞山等,为城北的制高点;东面为大小紫荆山,与东南山地卡住了徒河城的东出口。南侧越过小凌河‘儿河为城南高地,略成东北…西南走向,由架子山、松山、大架子山组成,是徒河城南侧的屏障。而且,徒河城又三面临水:小凌河在西北绕城至城南,女儿河由城西南至城南,在城还东侧有百股河。 就是占据了这样险要的地势,苏仆延才有信心,在五倍以上的汉军围攻下,守住徒河城。显而易见,他低估了汉军的战斗力。苏仆延从没有想过,乌桓人据险而守,还会失败的如此彻底…只守了半日,徒河城便已摇摇欲坠了。 战棚支离破碎,一根断裂的木杆斜斜地刺向天空。女墙倾颓,残余的尺半高墙头已经无法遮掩住守城者。直角城角损坏严重,没人知道它还能坚持多久。角楼已完全倒塌,下面渗出大片殷红的血迹,在破碎的泥块’弹和骨rou、肢体间,触目惊心。 “砰砰砰…” 泥弹砸在城头上,飞溅一地烟尘,守在城头的乌桓人早已经学乖 了,他们把自己藏的严严实实,除了几个倒霉蛋被击中,不由自主发出最后的惨叫。比之上午,要强上许多倍。可苏仆延没有半点高兴。 紧接着,汉军在震天的鼓声里,呐喊着冲了上来。长长的壕桥將河水变成了通途,士兵们低着头,用厚实的头盔对着守军,坚实的云梯也被充做盾牌。很快,云梯便逼近了城头,乌桓人被迫站起身来,用各种方式努力將云梯推倒。 不过,他们的努力注定徒劳无益。强劲的蹶张弩不是乌桓人简陋的皮甲能够抵御的“ ~”的厉啸声,令 上插满了弩箭,象被砍倒的大树,轰然倒下。汉军兵力远在乌桓人之 上,战斗力也是如此。甲坚兵利、训练有素的士兵杀起人来,尤在乌桓人之上。苏仆延也曾试图將汉军放上城头交战,然后,集中强弓在近距离攒射。结果,汉军迅速作出了反映,在随后的进攻里虚张声势,乌桓人稍为掉以轻心,就被呼啸而至的石弹、泥弹砸倒一大片… 如此这般,石弹、泥弹、蹶张≈弩、大黄弩,短短的一个上午,苏仆延便亲眼看着上千乌桓人就这样无助地死去。然而,苏仆延没有别的办法。除了预留出来的若干通道,投石车前密布着陷马洞…这是苏仆延损失了三百精骑才发现的。于是,他只能不断驱使着乌桓人走上城头… 太史慈站在山头,俯视着这片杀场,兴奋中藏着一点冷静。命令流水样地传了下去,精确地调动着兵力,向徒河城薄弱环节展开猛攻。大丈夫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…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。到了这个时候,太史慈已胸有成竹。徒河城今日不下,明天也一定能够拿下。不过,太史慈可等不到明天了…战机稍纵即逝,辽西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